恒指PE及息率

恆生指數估值(資料提供:Analystz.HK)

2016年7月22日 星期五

收息的不敗假設

以前讀心理學時總有各種南轅北轍的學派拗足一百年都可以沒有結論。最經典的莫過於性格的先天及後天論。Nature派話三歲定八十,江山易改,本性難易,外貌就更加係遺傳自父母 (以前無咁多整容,而家就話科技先進,隨時變范冰冰)Nurture派則大言不慚道:「隨機給我一個健康的嬰兒,我可以將他訓練成醫生、律師、乞丐或劫匪」。

死記硬背各大Theory真係差D讀到自己都要睇心理醫生,因為根本混亂到唔知講乜,一時一樣。人性本善同人性本惡兩個不同假設,已經可以有排爭論是否繼續用酷刑或死刑去處置罪犯。慢慢你會掌握到要讀會這科的精萃在於搞清楚各理論背後的不同假設,在不同的情況引用適合的理論去支持自己,是為騎牆或世界仔。
  
本文就同各位探討對於「收息為王」本人愚見下的一些假設:
  

2016年6月27日 星期一

廢青Board聚系列

純吹水、零分享、零得著,仲會識到損友,兒童不宜。

講下廢話,玩下GAME,互相認識下,咁就一晚。噢! 仲要自己真金白銀俾錢埋單,絕對無錢收返,女仔都係AA制。咁廢既Board聚我都無謂TAG另外兩位廢青喇,有心人就自己追下POST。 XD


介紹下今次玩咗兩隻GAME:


1. 雞同鴨搶


背景:飾演農場主人,餵飽你手上為食的動物,食得越滯越高分。

2016年6月23日 星期四

iBond 2016討論

雖然iBond只是雞毛蒜皮的數,但我相信賺大錢往往從搞清楚這些雞毛蒜皮的事開始。買了iBond好幾年都只是習慣放至到期,今手首次嘗試即日沽出,又因為Blog友間的討論令我好奇起來,認真比較一下不同選擇之間的利弊。

在此特別鳴謝狸貓兄寫了幾篇有關iBond的文章,並特意發文2016年的iBond (III)回應我的留言。

狸貓兄iBond系列:

2016年的iBond (III)

2016年的iBond (II)

2016年的iBond (I)

2016年6月21日 星期二

沽出兩手iBond 2016

今日開市沽咗兩手iBond 2016-2019 (4231),作價$10,377。有趣的是,我發現上年的iBond 2015-2018 (4228) 價錢更高,居然賣到$10,417,一於沽埋佢,還下債先。大家不妨留意下iBond 2015交易價!

未知是因為用銀行牌更較低抑或是暗盤價更高,大家可以參考咚兄可以賣到更好的價錢


下午補充: 早上iBond 2015-2018 (4228)似乎是有價差或有些莫名的炒作,現時價錢已回落不少。雖然只是小數目,但賺多一蚊得一蚊都係好事,尤其係我呢類蚊型資金投資者,一分一毫可不是小數目呢。暫時看來早上賣出4228的決定是對的 :)





2016年6月20日 星期一

半杯水 (下)

續半杯水 (上),媽,我好亂啊!20,000點究竟是阻力位還是支持位?

話過會用心理學分析下,呢度就分享下三個有關的心理學現象,呃下LIKE。名詞我慣用英文,請以英文版為準…輔以中文版供各位參考: 

1. 錨定效應 Anchoring

話說早幾天Haagen-Dazs有抽獎活動,有機會得到免費雪條和買一送一的coupon。第一天,中了買一送一coupon。哇!$29.9兩支喎,搶啦!立即到便利店入手了兩條,開心到暈!第二天,又中了N張買一送一coupon和免費coupon。唉,早知唔用買一送一啦,蠢到無朋友。

嗯…Haagen-Dazs買一送一喎,我覺得麻麻地啦,唔係太吸引,你買埋我嗰份。去到便利店換雪條時真係嚇親,每次都見到有人兩支、四支、六支、八支咁買!好辛苦行幾間先換到一支既買剩蔗!

成日話女人善變,原來自己都係咁,短短一天看法已經180度改變。

2016年5月30日 星期一

「錢」家有道



投資新手要學基本功網上有很多免費資源。資訊多,雜訊更多。誠如70後兄所言,投資切忌學壞師。要學師的話,最好向利益衝突較少,又較有公信力的機構著手。

近來甚多廣告的「錢」家有道我認為值得推薦一下,看看其背景乃獲教育局及四家金融監管機構支持的投資者教育中心,比起坊間利字當頭的「財演」或各大大小小的培訓機構應該較為可信。

粗略看了一下,文章內容比較持平、中肯,代價當然是內容較為行貨,沒有「一生三宅輕鬆退休」或「加按買股財息兼收」等動人故事。例如這篇關心自己的強積金提出一些統計數字可以參考,同時亦有一些tips提供給大家。然而,tips並非真理,切勿搬字過紙。理解後吸收為自己的知識方為上策。

這個平台對有基本投資知識的朋友來說可能會太過顯淺,但亦不失為一個溫習的機會,甚或從文章中有機會糾正一些「學壞師」的觀念。


2016年5月26日 星期四

小茶飯系列 銀行開戶篇 (搵兩啖飯食下都咁難!)



話說小茶飯要收錢開票等當然有需要用到公司銀行戶口,於是去找銀行問問怎樣申請,始終長遠計,都一定要有個銀行戶口既。最基本的BR、CI、身份證明文件等備齊後就去各間銀行出發!


第一站:美帝銀行
一入門口已經被一名"sales"職員攔住,問完一大輪後表示唔接受新公司申請,叫我去其他銀行儲夠兩年經驗值先返來,果然有美帝風範。


第二站:散戶愛股1
一入門口聽到職員係以普通話傾計,好彩坐低講廣東話佢都好流利。可惜佢間分行唔做公司戶口,轉介我要去返中小企服務分行先開到戶口,要搭幾個MTR站...咁梗係下次先去啦。


第三站:散戶愛股2
因為之前幫襯過佢,所以搵個老友問一問,不過老友都無情講......要有介紹信先有得傾。


最後一站:國家銀行 & 大海銀行
可能是同集團的緣故,兩間條件一樣,感覺亦較為寬鬆,申請要等一個月左右,希望成功批核,「我都係想開個戶口,搵兩啖飯食下啫」。


獅子銀行預咗佢批唔到所以直接跳過了,看情況要做多兩手準備,繼續努力問多幾間先。


可能坊間太多中小企都好古惑,所以銀行戒心好重,每次入到去都覺得自己好似見工咁。我都明白銀行要符合好多規定,要較為小心保守,但申請個戶口都困難重重,難道初創企業只可以用現金交收?相對之下,申請BR、CI實在太簡單容易。 (雖然自己都曾經蝦碌搞咗一大輪,但起碼係自己能力控制範圍之內可解決)